践行“两弹一星”精神,让中国的科学“强起来”

  • 文/汪涛、陈捷凯 图/李焱、杨赛楠
  • 日期:2025-10-15
  • 374

       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余金中先生给出了最生动的诠释。82岁高龄的他,站在讲台上整整两个小时,不饮一口水,却以满腔热情、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自己求学与科研的亲身经历,以及钱学森、黄昆、华罗庚、王守武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手稿与互动,深刻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

      • 爱国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 创新勇攀高峰,敢为人先

          • 求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 奉献淡泊名利,潜心研究

          • 协同集智攻关,团结协作

          • 育人敢为人梯,奖掖后学

      余先生回忆起严济慈先生的课程,从简单的坐标移动,在四小时内推导到麦克斯韦方程等,堪称“浅入深出”的典范,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一生的治学。而力学系主任钱学森先生,治学极严,不仅1/3的学生没有及格,而且让一级的学生都延期毕业,直至达到修学要求。他还回忆起严济慈先生和华罗庚先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分别到了80岁和70岁正式入党,这是多么令人钦佩的精神!

      下午,学员们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和李佩先生陈列馆,深切体会到——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老一辈科学家展现出如此崇高的精神风貌?

      新中国成立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毅然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投身祖国的科技建设。正是因为他们胸怀家国、淡泊名利、协同创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才得以成功爆炸,中国的科学由此“站起来”了,世界首次听到了来自中国的科学之声。

      学员们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并向“两弹一星”元勋雕像敬献鲜花,郭永怀、邓稼先等先烈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所有人。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虽不似当年那般艰险,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同样是一场关乎民族生存与复兴的考验。唯有让中国的科学真正“强起来”,我们才能赢得主动、实现民族复兴。老一辈科学家让中国科学“站起来”,我们这一代的使命,是让中国科学“强起来”。而他们留下的科学家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正是当下略显浮躁的学术环境中最为稀缺的力量。

      学员们在课堂与展览中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科研工作者的使命。走出“两弹一星”事业展,大家庄严宣誓——

      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全身心投入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前沿问题导向的学术探索与科技创新;自觉维护学术的独立性与纯粹性,不做跟风逐热的研究,不参加无意义的社交型学术会议;抵制学术领域的“圈子文化”和不端行为,做科学家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校对/吴学邦、郭宝成)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