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党校第22期科技管理骨干进修班学员赴怀柔科学城参观学习

  • 文/卢方军 魏炳忱 张冬荣 图/杨赛楠
  • 日期:2018-06-18
  • 1607

       2018年5月14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党校组织下,第22期科技管理骨干进修班全体学员赴怀柔科学城,实地参观考察和学习。

       全体学员首先来到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参观了怀柔科学城规划展厅及智慧沙盘,观看了怀柔科学城建设宣传片,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有序参观,了解到科学城的发展历程、规划方案、战略定位和建设目标,并涉及到了科学城的功能定位、环境位置、周边配套、交通设置、医疗教育等职工关心的重要问题的介绍。科学城的建设理念是聚集高端人才和高端创新资源,增强原创能力,充分发挥高端引领的示范作用,促进前沿科学和先进技术研究成果不断产出,推动高端特色产业加速形成。按照目前的定位,怀柔科学城建成以后,将面向全球开放,推动国际科研合作,实现内涵式发展。到2020年左右,科学城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一批科技成果产生;到2030年,科学城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功能彰显,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成果产生。

       离开管委会,全所学员来到已经在怀柔科学城落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园区,参观了空间中心卫星发射模型、卫星接收系统,了解了园区的建设情况。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诞生的地方,也是我国空间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在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一楼展厅,工作人员讲解了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承担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一期),先后成功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等四颗空间科学卫星,并组织实施了一批卫星背景型号研究和预先研究课题,使得中国空间科学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大发展。目前,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正在牵头承担第二期空间科学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计划发射4-6颗卫星,推动空间科学向更高水平发展。本期学员卢方军研究员作为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研究发人员,特别为我们讲解了“慧眼”卫星的基本情况以及它们取得的初步科学成果。在科学卫星科学运控大厅,工作人员介绍了科学卫星的在轨运行状况监视、数据接收和指令上传等情况。大屏幕上,卫星的在轨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当时,“慧眼”卫星正处于地面站的上空,正在进行指令上注,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空间科学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的成功实施是我院近年来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科研水平大幅提升的一个缩影。

       随后,全体学员一行来到力学所怀柔钱学森工程科学基地,参观了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和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的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平台。韩桂来博士和郭易博士,及本期学员魏炳忱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实验平台的技术特点和取得的科研成果。其中JF12高超声速激波风洞长达265米,是国际首座可复现飞行条件的高超声速风洞,研究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地面试验奖、院杰出成就奖、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奖项。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平台是当前国际上最大的双向高速列车动模型平台,为我国高速列车气动定型设计和空气动力学实验做出重要贡献,研究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中国力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最后,全所学员来到了怀柔科学城在建工地,听取了工作人员就当前和未来建设规划的讲解,包括占地、装置及平台分布、办公条件、未来建设目标等,使我们对于怀柔科学城的建设内容与发展规划有了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

       通过参观,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接触到大量新的知识,更增强了信心,增强了责任感。大家纷纷为怀柔科学城建设成果“点赞”,怀柔科学城作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科院相关研究所搭建了发展科研成果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基地平台。大家一致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新时代,让创新更好地驱动发展,让科技进步更好地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党和人民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2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