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党校第28期科技管理骨干进修班第二期学员论坛在雁栖湖校区多功能厅如期开展。本次学员论坛的主题是“高水平科研自立自强”。论坛由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吴辰熙学员主持,6位来自不同研究所的学员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总体发展态势以及他们团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六个报告涵盖了物理、材料、信息、地学、生命科学等领域。
金属研究所马英杰学员以《重大装备的“脊梁”-钛合金研发及应用》为题,介绍了钛合金材料的特点及应用领域,针对我国不同时期航空先进飞机、深海载人潜航器对结构钛合金的应用需求,阐述了团队开展的钛合金材料研发工作,并以“奋斗者”号钛合金载人舱为例,介绍了新型高性能钛合金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历程。最后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建制化、多学科交叉科研模式在重大装备研发方面的必要性。
半导体研究所魏钟鸣学员做了《半导体的世界》交流报告,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重视全链条发展集成电路的重要论述,给大家分享了集成电路等半导体领域的相关内容。报告通过半导体领域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工作改变人类生活的几个例子,从芯片、能源、照明等应用进行了研讨,同时介绍了半导体所老一辈科学家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光辉事迹。
物理研究所孟胜学员做了《阿秒激光和我们身边的世界》的报告。孟胜着重介绍了阿秒激光技术和物质科学深度融合、发展出超快物质科学这一重要前沿学科的发展历史,提出用超快激光脉冲测量物质世界微观动力学过程、理解物质演化基本规律,并且对物质结合规律和物理性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甚至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结构和物质状态的一系列思想方法,并给出激光调控石墨-金刚石相变等生动的例子。最后,孟胜强调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代表着我国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车涛学员做了题为《全球变暖与冰冻圈退缩》的报告,从全球变化的视角提出了冰冻圈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分析了冰冻圈要素的退缩过程及其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反馈作用,阐述了冰冻圈变化的局地和广域生态环境效应。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他认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冰冻圈退缩致利致害的两面性,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两山”理念提出合理的科学应对方案,共同推动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过程工程研究所魏炜学员做了题目为《疫苗佐剂》的报告,生动阐释了疫苗发挥作用的科学原理,深入剖析了我国在疫苗佐剂领域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并系统介绍了相关前沿科研进展。报告通过干粉吸入疫苗等代表性案例,展现了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紧密结合的使命担当,以此着力锻造自主可控的原创根技术,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更成功推动了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切实造福广大患者。他建议进一步发挥多学科交叉和建制化攻关的优势,突破我国的佐剂困境,引领疫苗的技术革新,为构建高水平生物医药科技自立自强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土壤研究所夏龙龙学员做了题为《粮食安全与低碳农业》的报告,系统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土壤碳氮循环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他基于全国联网实验研究,揭示了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南增北减”的演变格局和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南重北轻”的空间特征。报告重点介绍了通过优化灌溉、改进施肥方式和施用生物炭等关键技术,可实现稻田甲烷减排26%-53%、土壤固碳提升13%-45%的显著成效。这些研究成果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报告人与学员们就相关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讨论,气氛热烈,学员们一致认为该论坛提供了多学科交流学习机会,也为各研究所今后开展合作研究、谋划重大项目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校对/陈捷凯、汪涛)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